纪实: 国医大师朱良春, 最佳的降糖方法不是戒糖和锻炼, 而是这3点

发布日期:2025-04-12 11:29    点击次数:75

[1]王艺霖,张成义,陈曦,等.温脾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炎症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4(01):73-77.

[2]万苗.自拟降糖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22.

[3]张颖娟,郭阿霞,赵艳.黄连降糖方治疗热盛津伤型消渴病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0,35(02):198-200.

1917年8月,朱良春出生于江苏镇江丹徒县一个书香门第,家中世代耕读,是朱熹的后裔。他自幼便沉浸在儒家经典与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原以为此生会循着祖辈的路数,潜心学问,安稳度日。然而命运却在朱良春十七岁那年,悄然改写了他的轨迹。

1934年,年仅17岁的朱良春突患肺结核,日渐咳血消瘦,虚弱得几乎无法下床。彼时西医尚无特效药,家人四处求医未果。抱着一线希望,他们转而求助中医,没想到,几剂汤药竟使朱良春渐渐恢复。劫后余生,朱良春对中医从质疑转为笃信,并立下誓言:“此生必以中医济世,救人性命于危难!”

1936年,朱良春拜入孟河医派传人马惠卿门下,日夜抄方、随诊观摩,亲历中医治愈疑难杂症的神奇。有一次,一位肝硬化腹水患者,久治无效,马惠卿以僵蚕、地龙等虫类药入方,病人腹水渐消,精神转佳。亲眼所见的“毒虫化良药”,彻底颠覆了朱良春对药性的理解,也为他日后潜心钻研虫类药埋下伏笔。

1938年,朱良春自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彼时抗战烽火正烈,他却放弃了都市优渥的条件,选择扎根南通,开设诊所,济世为怀。1940年,南通爆发登革热,患者高热不退,西医束手无策。朱良春借鉴恩师章次公的清热解毒验方,以金银花、连翘为主,辅以赤芍、丹参活血通络,疗效显著。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进入高速发展期,人民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和心理压力发生深刻变化,糖尿病发病率迅猛上升。面对这一新型流行病的挑战,西医虽依赖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短期内可将血糖降至正常水平,但长期效果却并不理想。

许多患者在“血糖达标”的同时,仍饱受视力模糊、肢体麻木、肾功能下降、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困扰,甚至出现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脑病等严重后果,生活质量极度下降。朱良春为此深感忧虑。

于是,朱良春深入查阅《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等古籍,对古代“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自己长期临床观察,敏锐地指出:“糖尿病之本,在气阴两虚,瘀热内阻。血糖升降仅为表象,本质乃机体气机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所致。”

朱良春据此提出治疗思路:“脾肾同调,化瘀通络,扶正固本,兼顾表里。”这一理论打破了以“控糖”为唯一目标的西医模式,为中医治疗糖尿病开辟了新的方向。

在具体施治中,朱良春强调“分型分期”——初期多属胃热炽盛,治宜清热润燥;中期则气阴两虚,兼夹痰瘀,治宜益气养阴、化瘀通络;至晚期,则多阳虚阴损、脉络阻闭,治宜温阳扶正、开窍通络。他在临床上创制多个方剂,疗效显著,尤以“斛乌合剂”最为著名。

这一方的来源,来自于朱良春在1984年接诊的一位58岁患者张某。张某患糖尿病已五年,长期口服格列本脲与二甲双胍,血糖控制尚可,但手脚日益麻木,眼睛模糊,夜尿频繁,甚至出现间歇性跛行。西医院反复调整药量无效,遂转求中医。朱良春细察其舌暗有瘀点,苔腻微黄,脉沉细而弱,断为“气虚血瘀,络脉阻滞”。

根据患者病情,朱良春开出自创“斛乌合剂”,患者服用10剂后,手足麻木感明显减轻,视力逐渐清晰,夜尿次数锐减。三个月内稳定血糖,无需再依赖西药。更令人惊讶的是,张某之女亦患糖尿病,延用此方加味,治疗半年,血糖控制平稳,未出现并发症。母女感激之余,亲自刺绣锦旗一面,送至诊室:“一方愈两代,仁术济苍生”。

如今,朱良春不仅是中医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一代宗师,更是几代中医临床工作者心中的精神坐标。他一生扎根基层,行医济世,将古法验方与现代思维融于汤剂丸散之间,将仁心与温度注入每一次望闻问切之中。朱良春的医者风范、学术贡献与人格魅力,早已超越时间的藩篱,成为后辈仰望与传承的楷模。

即便在耄耋之年,朱良春依旧坚持出诊讲学,亲笔记录医案、口授心法心得,希望用毕生所学,为更多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开辟一条“调脏腑、通经络、稳血糖”的中医路径,也为中医介入慢病管理提供最后一分力量。

在长达数十年的临床探索中,朱良春深刻体会到:糖尿病并不是单靠降糖药、控制饮食就能稳定的疾病,它真正棘手的,是“血糖虽降,症状仍在”的虚实夹杂,尤其对于中老年群体,治疗的关键不在盲目控糖,而在于如何辨证论治?如何气阴同调、瘀热并清?如何在血糖异常初现时就先扶脾护肾、化瘀通络?

朱良春常说:“血糖高是结果,人体失调才是根。治糖,不能只盯着血糖值。”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记者问道:“朱老,您一生致力于中医治疗糖尿病,能不能告诉大家几个实用的稳糖经验?别让糖尿病走进并发症的地步?”

朱良春没有丝毫保留,笑着说道:“很多人以为,血糖控制就是吃药、控饭量、少吃甜。但其实,这些都只是表面。我常告诉患者,除了这三点,还有三件‘常被忽略却关键’的小事,只要坚持做,血糖自然稳得住,就算是糖尿病前期,也可以慢慢逆转...”

一是要“养脾胃”——吃饭定时定量,五谷为养,不可偏寒偏凉。

脾胃是“后天之本”,主管饮食消化与气血生化。中医认为,糖尿病的根本多源于脾虚生湿、湿久化热,而现代人饮食结构紊乱、节奏混乱,恰恰最伤脾胃。许多糖尿病患者常犯以下误区:早餐不吃、午饭凑合、晚饭过量,或热衷于生冷饮品、冰镇水果,甚至用“节食”来快速降糖,结果反而导致胃阳受损、脾气虚弱,血糖控制更难。

合理的做法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早餐务必保证摄入;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粗细搭配;少吃寒凉食物,尤其是体质偏寒、容易腹泻的人群,应忌冰饮、生冷瓜果。饭后适量走动,有助于脾运、助消化、稳血糖。脾胃强,则气机顺,糖代谢也会随之改善。

二是要“养心神”——情绪平稳最护血糖,烦躁忧虑最易升糖。

现代研究已证实,情绪状态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焦虑、紧张、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活跃,促进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升糖激素分泌,导致血糖升高,甚至在短时间内剧烈波动。而长期情绪波动不定,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节律和用药依从性,使血糖控制更加困难。

因此,血糖管理不仅是“吃”的问题,更是“心”的修炼。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向上,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冥想、深呼吸、太极、静坐、园艺等活动,都有助于疏解情志、安定神志。规律作息、保证睡眠,也是“养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睡眠质量差常常与空腹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加重相关。

三是要“通络脉”——走动为先,久坐最伤,血糖稳不稳,看腿冷不冷。

中医讲“气血通则糖自稳”,现代研究也显示,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对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有积极作用。而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不仅影响血糖代谢,还会加速下肢血管硬化与神经病变的进展,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诱因。

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常感到双腿发凉、麻木无力,这是末梢血液循环不畅的表现,也是中医所说“络脉瘀阻”的体现。此时更要重视“动起来”:每天坚持快走30分钟,饭后散步15分钟,上下楼梯、做操、练八段锦等,都是很好的方式。久坐1小时就应起身活动5-10分钟,哪怕是原地踏步,也有助于气血流通,促进葡萄糖利用。

总而言之,想要血糖真正稳定,不仅要靠饮食与药物,更要靠脾胃的养护、情绪的调节与经络的通畅。这三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实正是高血糖管理的根基。坚持调养一段时间,人体状态平衡了,胰岛功能也能得到保护与恢复,血糖自然就稳了下来,糖尿病的风险也将大大降低。把健康握在日常,把血糖稳在细节,才是真正可持续的控糖之道。

(注:《纪实:国医大师朱良春,最佳的降糖方法不是戒糖和锻炼,而是这3点》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热点资讯

三元秘诀 地理古书籍(李仁贵珍藏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相关资讯

  • 三元秘诀 地理古书籍(李仁贵珍藏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

  • 颜真卿郭家庙碑全文注释及今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

  • 咖啡市场竞争激烈星巴克中国官宣降价 门店销量表现分化

    调降数十款非咖类饮品后,星巴克门店销量表现分化。财联社记者近日走访长沙、上海两地多家星巴克门店了解到,自降价以来,有门店整体销量提升,但亦有门店反响平平。 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星巴克对非咖产品的...

  • 劳动最光荣,今天为他们点赞!

    劳动成就梦想,创造源于奉献。 在全体劳动者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忠伟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吴蓉瑾获...